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秦观〔宋代〕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坐在西窗旁,听着风吹翠竹的声响,是不是远方客人到来了?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注释
洞房:深邃的内室。
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赏析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催”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等人执政,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此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概是最早的开了问花之风。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东坡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秦少游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来看,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韵,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以苏轼等为核词心的所谓“元事占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好友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二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嚣有怅惘而已。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言约词风。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提到菊花,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

  “谩道愁须碲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集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人景,既显豁,又含耩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秦观为官时期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此词一说为他被流放因思恋故国所作,另一说为他晚年谪居后而做。

简析

  此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全词融情入景,通过对秋日萧瑟的描写,表达了词人伤离怀旧的心绪,既显豁,又含耩蓄,显示出其不凡的艺术功力。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猜您喜欢

赠李兕彦威秀才

苏轼苏轼 〔宋代〕

魏王大瓢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从军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
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羇旅。
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裤儒冠皆误身。
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
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见鹤吟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纸上画仙挂古壁,朝朝暮暮被烟熏。
泥塑钟离木雕木,不见元皇大道君。
近来尘世无丹诀,哑口道人俱不说。
武夷散人不辱仙,只图一日三碗雪。
白鹤白鹤何方来,丹墀绛阙几时开。
空中莫作嘹唳声,片云冷风何快哉。
鹤作鹤时我无耳,鹤振羽时我无眼。
蓬莱只是半步许,一生且做老担板。

大茅峰四绝句 其一

陆文圭陆文圭 〔元代〕

悬崖石磴刷苔青,空谷无仙鬼亦灵。闻说游人多好事,谁能扶直半山亭。

念奴娇

佚名佚名 〔宋代〕

阳春歌阙,正玉梅翻雪,江涛如海。秀孕东阳山水,果诞黑头元宰。早蹋天扉,洪钧独运,嘉会符千戴。衔杯乐圣,不妨机务聊解。
且恁笑弄云泉,太平勋业,说与苍生须在。闻道槐庭虚位久,天意端如有待。衮绣来时,渔蓑脱取,留我他年晒。良辰一笑,醉乡天地宽大。

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陆游陆游 〔宋代〕

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
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
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
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参玄歌

释道川释道川 〔宋代〕

一尺水,一丈波,妙高峰顶笑呵呵。
七步周行浑属我,不妨闲唱太平歌。
灵利汉,不消多,法门广大遍周沙。
若能当处分明了,只在如今一刹那。
莫求真,休觅假,真假中间都放下。
晃晃威光烁太虚,不知谁是知音者。
赞不欣,徒说谤,三际无心俱扫荡。
正体堂堂一物无,是佛是魔俱一棒。
小根闻说暗攒眉,绳上生虵又更疑。
拨转面前关棙子,只许当人独自知。
阿呵呵,大圆觉,流出菩提遍寥廓。
鬼面神头几百般,无瑕镜里皆消却。
君不见觌面相逢机掣电,
直饶天眼不能观,点著不来真死汉。
劝君参,参彻灵明自己禅。
善财不用南方去,黑白分明在目前。
劝君信,信心战退魔军阵。
此是华严最上乘,森罗万象皆相应。
劝君修,六门通达任优游。
寒山拾得才相见,指点丰干哂未休。
火风催,四山逼,那时要见君端的。
有个真空解脱门,千眼大悲何处觅。
有时放,有时收,唯有知音暗点头。
杏华村里如相见,跳出沩山水牯牛。
有时喜,有时嗔,无位真人迸面门。
殷勤为说西来意,暮楼钟鼓月黄昏。
有时唱,有时歌,颠言倒语不奈何。
声声尽出孃生口,不属宫商一任他。
有时默,有时笑,懵懂铁鎚无孔窍。
轻轻触著便无明,只这无明元是道。
有时行,有时坐,露影藏身成两个。
不独张三会打油,细观李四能推磨。
无缝塔,见无因,巍巍本自隐深云。
国师样子应难造,不觉锋棱露一层。
无底钵,手中擎,百千沙界里头盛。
大庾岭头提不起,都缘著力太多生。
没底船,不曾漏,千里雪浪皆能透。
只凭一个把稍人,谁管狂风连地吼。
无鑐鏁,孰安排,鏁断重关绝往来。
巨灵抬手空劳力,唯有无心便得开。
无毫拂,是何物,击碎狐疑山鬼屈。
一喝唯言三日聋,谁怜大辩翻成讷。
无孔笛,最难吹,角徵宫商和不齐。
有时品起无生曲,截断行云不敢飞。
无根树,直侵云,枝条郁密盖乾坤。
劫火洞然烧不得,利刀斩处亦无痕。
无面目,担板汉,玩水游山无侣伴。
迦叶门前倒刹竿,文殊剑上全身现。
日面佛,乾屎橛,八两半斤谁辨别。
七斤衫子恰相当,镇州休更秤萝蔔。
野鸭飞,鸾对舞,三个孩儿抱华鼓。
赵老曾看半藏经,灵云一见桃华悟。
真实语,报君知,不用思量不用疑。
春来决定千华秀,冬尽长天片雪飞。
头头漏泄真消息,那个休心辨端的。
眼横鼻直一般般,不离当处休寻觅。
古佛言,祖师说,千圣路头同一舌。
他日人天匝地来,那时方表而今决。
拼音

寄题甘露寺北轩

杜牧杜牧 〔唐代〕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九月十日醵饮丹山

陈著陈著 〔宋代〕

举头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苟全。
忍赋庚寅伤乱世,漫书甲子记流年。
陶篱一醉虚抛久,萧寺重游梦觉然。
今是何时成此会,教人平地说神仙。

汴河守冻

许邦才许邦才 〔明代〕

客馆寒灯泪满襟,间关万里欲归心。
眼前一水冰霜苦,又说三江瘴疠深。
赏析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