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注释
浙西从事:未详何人。从事:古代官名。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沧海:指大海。
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莫道:休说,不要说。
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横行:横着行走。喻肆行无忌。
螃蟹,一般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这首诗中所吟咏的螃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此诗赋以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按照这种说法,在这首诗中,诗人热情地赞扬了螃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壮举,寄托了他对无私无畏、敢于“横行”、冲撞人间“龙庭”的反抗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大声呼唤。尤其是三四两句,说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怕海龙王的强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的颂扬之情。但也有人认为此诗对螃蟹形象的刻画,是塑造了一个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讽刺了社会上一些横行霸道之人。所谓诗无达诂,两种理解都不无道理。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技巧上很有值得称道之处。首先,是多侧面的形象描写。首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是通过诗人久闻螃蟹大名,从远处来极写蟹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一个“早”字,既显示了螃蟹所负盛名时间之久,又表现了诗人对螃蟹品格爱慕之日深。次句“有骨还从肉上生”,重在描写螃蟹的外形。“有骨”,有甲壳,是螃蟹与无骨软体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手段。“有骨”二字暗寓了诗人对螃蟹身有傲骨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是从心灵世界的角度为螃蟹敷彩。传说天帝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海龙王是水族的主宰,雷电是天帝怒气的产物。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惧龙王的强权,即使在龙王的龙庭中,它也敢于“横行”。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镂刻,从而使螃蟹不畏强权的叛逆性格具有了立体感。
其次,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也是此诗的显著艺术特色。封建秩序不容许叛逆思想的公开表达,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要求作者的思想倾向要尽力融入艺术形象中,这些都是诗人以“横行”之蟹的形象寄寓反抗意识的原因。诗中,诗人颂扬螃蟹的叛逆性格,并未流于直露,而是从“名”“骨”“心”“横行”等侧面逐层对蟹的形象赋之于人的品格、加以刻画、让读者从蟹那具有立体感的形象中自行品味蕴含其中的主旨思想。
此诗语言形象、幽默、传神,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著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
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据题意,此诗是呈给浙西从事的,浙西从事不详何人,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震泽三江入,虹桥五色垂。水西春酒熟,花下晚尊移。
联句应题竹,留餐更折葵。那知俱是客,各以业为师。
莲社招呼费,茅堂出处卑。也驰支遁马,而向习家池。
何物讥臣朔,如人舞怪逵。遂令兄弟急,岂但友生疑。
落落情偏好,悠悠事莫期。参商天上路,萍梗海之涯。
向忆身犹白,前修道不缁。君攀狮子座,我把桂花枝。
吴子非无学,周胥亦有为。龙泉终再合,豹管未容窥。
泥滑双扶屐,灯明共弈棋。笑言方款合,交谊更坚持。
好客囊羞涩,捐人佩陆离。初筵俄列豆,屡舞竟扬觯。
醉揖都轻别,醒吟每重思。优哉聊复尔,舍此欲何之。
伐木鸣幽鸟,椷筒寄阿谁。玉山投美璞,珠水照摩尼。
为说饶清事,从游尽白眉。载观名胜集,多是故人诗。
自笑如张翰,何烦识项斯。江帆风去逆,林馆雨留迟。
紫研玄香润,纹窗棐几宜。翔鸾开粉纸,直发引乌丝。
燕坐书成癖,穷探字识奇。雄文《毛颖传》,小隶《武梁祠》。
韩柳文章在,云龙上下随。两家才并立,千喙语难追。
小子真狂简,前贤讵点嗤。百金宁取直,三绝且闻痴。
漫与非神品,居然奉令仪。异时倾孔盖,八字读曹碑。
回首高飞隼,行歌倒接䍦。剡溪归尽兴,泌水乐忘饥。
野阁延疏广,韦编拾散遗。儒冠傲轩冕,农耒力菑畬。
明月怀人远,长林鼓瑟悲。平常要久契,翻覆讶群儿。
愿把平生意,毋求小有疵。矢心同白水,披腹献丹墀。
把袂寒潮上,还家夜雪吹。上人逢顾恺,冯谢拙言词。
如春莺娇啼。又风蝉细咽,何处哦诗。莫是青城花蕊,自书宫词。
非曹惠,非文姬。与女中相如同时。甚镂月裁云,樊山一集,传诵到红闺。
乐莫乐,心相知。绣平原小像,五色柔丝。早识扶风都讲,莫如蛾眉。
黄紬梦,犹寻伊。怪月中、青鸾来迟。想写韵楼前,千条绿杨俱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