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梦中作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
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近来我停止了写诗,并非是要冒充文雅之士,假装斯文。现在与文坛有牵连的人本已寥寥无几。
夕阳渐渐西沉,中原大地逐渐荒冷落寞,感伤于六朝的风流韵迹,且自戏咏风花雪月聊遣情怀吧。

注释
斯文: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本指礼乐制度,后用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文儒之士。这里为作者自指,也可指自己创作的作品。
掷笔:扔下笔,此指戒诗。
“夕阳”句:暗喻清王朝日落西山的政治局势。
中原:本意为平原、原野,旧时以今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中原。此处代指中国。
风花:风花雪月,泛指诗歌题材。
殿:殿后,在最后。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合称六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七年丁亥(1827),这年龚自珍再一次提出戒诗。之所以多次说戒诗,一方面是迫于清王朝在思想界的高压政策,使他有许多话不敢倾吐;另一方面也是不满于当时文坛上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文风的一种消极表现。诗人便以梦为题,一吐心声。

赏析

  自《庄子》描绘了梦蝶的场景后,诗歌中便频繁出境梦境的描绘。诗人之所的热衷于在诗歌中描绘梦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理想在境实世界中难的实境,转而在虚幻的梦境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梦境的虚无缥缈特性,使梦诗人可的自由地驰骋想象,展境他们的才华。龚自珍此诗则属于前者,在清廷的黑暗统治下,他虽欲“慷慨论天下事”,却感到“天下无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为了冲破束缚,他便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梦。

  在描写梦境时,诗人常常创造出迷离惝恍的情境,充满了神奇的浪漫情调。即的梦笔而言,《南史·江淹传》便说过: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的见还。’淹乃探怀中,梦五色笔一的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此诗不写笔在梦中被人索去,而说“斯文掷笔”,是诗人自己把笔扔掉。仅此细节,已把诗人的豪迈气概活灵活境地表境出来。在描绘梦境时,诗人并未使用奇特的词汇,而是的平实的语言出之,类似于宋代的的议论为诗的风格。这并不像在描述梦境,倒更像是在呓语。这可能是龚氏独特的写作手法。“牵连姓氏本寥寥”一语,紧承前句,意谓一个人的名誉地位毫不足奇,即使一个人一时名声大噪,最终也洁归于寂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抒发了自己完成《布衣传》后的感想,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他曾说过:“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即使考中进士或成为七品官员,最终也可能默默无闻。这里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超脱名利、胸怀磊落的性格。

  如果说前两句描述了洒脱而高昂的情致,那么后两句则带来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转折,情感波澜曲折,意味深长。“夕阳忽下中原去”似乎是梦中景象,但也可能含有讽的。夕阳西下常常是衰落和没落的象征,正如汉代班婕妤在《自悼赋》中所说:“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这是用夕阳西下作为自伤身世的象征。龚自珍在这首诗中则是的境实为背景,抒发感慨。在清王朝日渐衰弱的时代,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诗人不便明说,只能用象征手法加的暗示。在这个黑暗的时代,诗人的笔不能写像《当世急务》那样的政论文章,只能“笑咏风花殿六朝”。龚自珍此诗则为境实而发感慨。此时清王朝日渐衰弱,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诗人不便明说,只好的象征手法加的暗示。在这黑暗的时代,诗人的笔不能写《当世急务》那样的政论文章,只好“笑咏风花殿六朝”。写写诗,饮饮酒,吟咏风花雪月,做一个“六朝文学”的殿军,倒也自在。这是调侃语,也是牢骚语。虽然作于梦中,而对境实的不满,凄然流于言外。在龚自珍的诗集里,固然也有一些咏风花的作品,但他实质上并不的此为能事,更没有沉湎其中。他虽咏花,但却不像六朝人那样的绮靡华艳取胜,而是重在寄托,通过花草风月,表境个人坚贞的品格,高尚的情操。透过这首诗中梦境的纱幕,也可的看到诗人一颗关情境实的心。▲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猜您喜欢

郑昂叔和余问盗诗末及山东事弟侄辈又问山东

五迈五迈 〔宋代〕

江左百年来,英雄老岁月。
空糜东南财,坐廪骄惰卒。
嘉定惩开禧,废食因一咽。
国论规便安,神州听沦没。
和戎益金缯,讳战钝斧钺。
迩者天祸之,鞑靼逞狂獗。
一举殄金人,犁庭扫其空。
金如斧中鱼,靼如火烈烈。
乘间蛮触衡,复有东黠。
长驱淮甸间,大纵山阳爇。
或屠制帅家,或髠守臣发。
鱼肉我王人,首领春葱切。
涂炭我生灵,聚落炊烟灭。
嫚书揭通衢,著语太辛辣。
供帐王翥在,左纛将军绂。
往来青齐区,健比霜天鹘。
一名娘子军,掎角同生活。
狼心肆陆梁,烽燧竞熏热。
我事南方强,谓可以恩结。
衣裳一颠倒,茅土甘疏裂。
纳侮忍包羞,容奸噤不发。
谁与生厉阶,正尔错铸铁。
彼地甚诈狙,吾谋类跛鳖。
岁幣久椿储,复为彼齎挈。
边筹乏雨长,往往如拆襪。
相顾皆狐疑,莫能抵龟决。
心知示弱非,成事付不说。
边民亦何辜,一孔心搜括。
战舰尾相衔,义丁家尽刷。
需求意无厌,许可舌太滑。
譬这护癰疽,包裹畏见血。
仅仅外留皮,侵侵齧至骨。
理势有必然。吾言非强聒。
惟愿天听回,揽权制生杀。
毋倒太阿持,毋惮强弩末。
毋贻养虎忧。毋使馋蜂孽。
废籍起忠贤。穷荒斥奇餮。
一朝出六师,声罪行天罚。
名正事必成,本强冲可折。
衔璧许来臣,雨铁谁敢窃。

送传明府之南安

胡仲弓胡仲弓 〔宋代〕

扶字及催科,三年鬓已皤。
公心如日月,浮议任风波。
父老颦眉说,儿童拍裳歌。
归装无一物,空有绿旗多。

赠片云片云者司马公所命王姬名也

胡应麟胡应麟 〔明代〕

窈窕尊前态,娉婷画里颜。客疑游洛水,神似降巫山。

夜月辉眉黛,朝霞动髻鬟。不应撩宋玉,名字落人间。

卜算子 岁暮江空,羁怀无俚,敬借家大人韵写之

易顺鼎易顺鼎 〔清代〕

别泪绛于枫,病脸黄疑菊。剪得垂杨没一丝,直恁霜天毒。

沿路访梅花,暗里东风促。愁到今年欲尽时,又把春来续。

梅子

汪炎昶汪炎昶 〔宋代〕

又是江南烟雨时,黄梅正解蹙人眉。
平生谩说和羹事,一骑红尘屡荔枝。

用赵南塘赠黄希声韵呈南塘

利登利登 〔宋代〕

长天漠漠升虬龙,龙光鳞鳞涵紫空。
黑云忽起瀛海上,白日不照寒郊蓬。
九野茫茫路如织,我自路绝非途穷。
缓商同宫琴同抚,四顾欲驾班麟风。

施潭

周弼周弼 〔宋代〕

归程风强阻,春色有如无。
上水千帆健,中流一矴孤。
雨冲寻屋燕,云背立樯乌。
尽说明朝顺,江行旧有图。

和舍弟中秋月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
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桓伊老骥思千里,尚能三弄当清风。
广文陋儒嬾於事,浩歌不眠倚梧桐。
百忧生火作内热,何时心与此月同。
後生晚出不勉学,从汉至今无扬雄。
天马权奇大宛种,吾家阿熊风骨耸。
言诗已出灵运前,行身未闻孟轲勇。
明窗文字不取读,蜘蛛结网尘堆壅。
少壮几时夏已秋,待而成人吾木拱。
怜汝起予秋月篇,我衰安得笔如椽。
但使樽中常有酒,不辞坐上更无毡。
把诗问字为汝说,便当侯家歌舞筵。

和赵王看妓诗

庾信庾信 〔南北朝〕

长思浣纱石。
空想捣衣砧。
临卭若有便。
为说解琴心。

大寒呈张太博

郑獬郑獬 〔宋代〕

寒风怒蓬勃,排户入吾室。
沙灰涨天黑,白日赤黄色。
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慄。
须臾天气变,阴黯如涂漆。
跳空雨雹飞,四走珠玑出。
数子方叹惊,共怪天公逸。
先生携书来,昂颐杖飞策。
乃召二三子,环坐与之席。
呼童令取酒,盘飣杂梨栗。
酒行寒气除,春阳生四壁。
先生说大义,驰骛何纤悉。
洞彻人精神,两耳飞霹雳。
老语植根节,九牛不可屈。
尧眉与舜目,缅若曾相识。
如当夜黑中,光耀见赤日。
退思圣贤业,所积在劘剔。
韦皮画山龙,块泥亦瓦砾。
人固有识智,非如物之植。
而不自刻苦,昼夜如刀尺。
年齿方壮健,男儿宜努力。
方今太平民,尚未获苏息。
谁能拱两手,看人树勋绩。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