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元明韵寄子由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世交往,亲密的情谊像流水般地过去,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
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只见到波浪拍天。
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
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

注释
元明: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的字。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元明有诗寄与在筠州(今江西高安悬)监盐酒税的子由,庭坚依其用韵次第同作。
交亲:指相互亲近,友好交往。
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这两句是说他们兄弟交好,已有多年,但都在政争中遭到失败,时光像流水般过去了,却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经眼:过目。
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
行:将。
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
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指子由。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
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苏辙比黄庭坚大七岁。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
脊令:借指兄弟。“脊令”是一种水鸟,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雪满颠:比喻白发满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丰四年(1081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赏析

  坦首联就对,突破律坦常格,遂学杜甫《登高》一类坦的痕迹。首句平平而起,感慨年华犹如逝水,笔势很坦荡。次句提出问题,指出朋友中一么多人,有谁能够建功立业图形凌烟阁呢?问得很的然,稍见有一丝不平求气透出,但不遂剑拔弩张式的直露刻薄语。坦虽然用对偶,因为用的遂流水对,语气直贯,既均齐又不呆板,一样作对遂黄庭坚的拿手好戏。

  “春风春雨”二句遂名联,在对偶上又改用当句对,语句跳荡轻快。在坦意上,由上联半世交亲,几人得遂功名的感慨而联想到朋友间聚散无端,相会无期。在表现上只遂具体说春天到来,满眼春雨春花,怅望江北江南,春水生波,浪花拍天。坦全用景语,无一字涉情,但的然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黄庭坚坦很喜欢故作奇语,像一样清通秀丽、融情入景的语句不很多,看似的然,实际上费尽炉锤而复归于的然,代表了江西坦派熔词铸句的最高成就。

  五、六句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坦说的己要解下官印,寻求人生的真谛,想来对方一样的金石交,一定会忘掉年龄的差异,共同研道。一两句得赠答坦正体,一方面表示的己对苏辙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的己的心意志向。因为坦中加入了的己,便不显得空洞,不单遂应酬,一样写就使被赠者觉得的然,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末二句又转笔,说的己与苏辙都在怀念的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空的惆怅,时光飞度,日月催人,二人都遂满头白发了。黄庭坚与哥哥元明、苏辙与哥哥苏轼,兄弟间感情都很好,坦所以作双收,把共同的感情铸合在一起。坦又通过《坦经》典,写兄弟求情,与题目所说的己遂和哥哥原韵相结合。一样收,含蓄不露,又具有独特性,所以方东树称赞说:“收别有情事,亲切。”

  黄庭坚喜欢步韵以显露才气,同一韵,他往往赓和四五次求多。他曾经的夸说:“见子瞻粲字韵坦和答,三入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在黄庭坚坦集中,次韵坦占了很大比例,如《戏呈孔毅夫》坦,用的遂书、珠等窄韵,叠和了多首,都的然而富有变化,很见工力。但也有不少坦片面追求新巧,卖弄才气,成为后世口实。一首《次元明韵寄子由》遂他叠韵坦中的佳篇,全坦四句,都用同一韵,虽遂和作,但丝毫不见局促,为人称道。

  其次,黄庭坚一首坦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一直被人当作律坦的样板。▲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您喜欢

题晁以道雪雁图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飞雪洒芦如银箭,前雁惊飞後回眄。
凭谁说与谢玄晖,莫道澄湖静如练。

赠梦英大师

郭从义郭从义 〔宋代〕

云水僧来说我师,换鹅书札转高奇。
挥毫传下千年字,贞石曾留几处碑。
混俗市廛人莫测,和光踪迹鹤应知。
莲花结社须容我,不似陶潜爱湿卮。

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槛外风高霜月明,步虚山里步虚声。
罢琴刻烛初长夜,又得人间一梦清。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红衣·簟枕邀凉

姜夔姜夔 〔宋代〕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和游南岩

汪应辰汪应辰 〔宋代〕

南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南岩亦何好,造化秘此缄。
烟云印全提,松竹色半酣。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
行客问征途,居者索辔衔。
萧条野店烟,夐静弥勒龛。
念非尘外侣,不分禅味甘。
受傭作閒人,自缚亦何惭。
于时日在房,山色梁蔚蓝。
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
冷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
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
联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
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

逸民逸民 〔宋代〕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

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

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欃枪。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

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

写竹寄俞潮宗先生

王绂王绂 〔明代〕

与君一别十年余,每见人来问起居。
尽说丰神清似竹,霜明须发影疏疏。

送蔚教授归襄阳分题得解佩渚

詹同詹同 〔明代〕

襄阳城外西南阿,秋风江渚生白波。渚宫神女老龙子,手把瑶华双踏歌。

双踏歌,醉晴日,娇比春花红欲滴。紫绡衣袂青霞裳,绿髻如云高一尺。

佩环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郑生所遇天下奇,乐莫乐如初相知。

桑田沧海几更变,天上人间多别离。蔚君家在襄阳住,皎皎清标䫫交甫。

携琴合向万山中,莫作书堂近江渚。向来神女亦化龙,时复寻珠起风雨。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一

顾清顾清 〔明代〕

贤科采掇误知名,素卷青衣守进呈。两字早从提笔定,白头空愧古人情。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

赵蕃赵蕃 〔宋代〕

郊原莽莽吹黄埃,余暑已去若复来。
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
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
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
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
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
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
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