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注释
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庵:圆形草屋。
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
“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塞北:泛指中原地区。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华:花白,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
“布被”两句:谓秋夜梦醒,眼前依稀犹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赏析

  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败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心语”二字,心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艺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心留连梦境,故和“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艺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艺得的风情画。通过这幅画面,表现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作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像作者这样,能够在继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画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简析

  这首词写词人独宿博山王氏庵的感受。上片以所见所闻渲染寂寞荒凉的环境和气氛;下片写白发苍颜、壮志难酬的愤慨心情,最后表现虽处境悲凉但雄心不减的可贵精神。这首词感情浓烈而语言平淡,对词人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都十分成功,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艺术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辛弃疾在淳熙八年(1181)前后十一月,约四十五岁时,被贬官为民,于是闲居于带湖。期间,他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附近的名胜之处鹅湖、博山等地游览。一个清秋的夜晚,作者来到博山脚下一户姓王的人家投宿。词人即景生情,百感交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成了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高太傅挽词

林季仲林季仲 〔宋代〕

声利场中意独消,端如处士翳蓬蒿。
渡江一马神先助,夹日五龙功更高。
不愿本朝私戚里,长称文母训儿曹。
十年共说无生话,却对东风泪满袍。

榴皮题壁

丁逢季丁逢季 〔宋代〕

水云深处扣仙居,对酌春风夜有馀。
说遍东南耆旧话,始知胜读十年书。

携孺子果定居吴兴守望

徐献忠徐献忠 〔明代〕

湖上云山费扫除,半生心迹始酬予。
兵戈转眼催人老,旅食随年作计疏。
鸿宝竟难参洞箓,阴符只合让农书。
郊坰不作南阳隐,行路人犹说草庐。

朝阳洞

吕愿中吕愿中 〔宋代〕

半世观山鬓已皤,欲求钓艇老渔蓑。
杖藜又过烟霞洞,闻说当年烂斧柯。

呈古洲老人

华岳华岳 〔宋代〕

卫霍勋名李杜才,才过四十也心灰。
俗尘趁少便披拂,诗料空多难剪裁。
时事谩提眉便皱,家怀未说眼先开。
朱帘更倩梅香挂,要放银蟾入座来。

拂水崖分得寒字

文彭文彭 〔明代〕

虞山西南太奇绝,流泉迸出青崖湍。横分一道地脉裂,倒飞十丈天风寒。

注披射日金光草,净泻孤云白玉盘。洪厓华盖渺何许,此时直欲招青鸾。

送王济民归盘谷

浦源浦源 〔明代〕

官亭酒香柳花白,下马持觞送行客。
客归江上愁更多,春水雨中生绿波。
青山遥对杨子渡,残日微明广陵树。
渡江酒醒伤别离,夜半舟人歌《竹枝》。
乌啼月落梅天远,驿程已过淮阴县。
楚乡菰米饭食鱼,宵征在鞍宿在车。
中原渐近太行麓,不知何处通盘谷。
一径萦纡万壑深,始知旧宅隐云林。
昔年泉谷浑无恙,猿鹤犹存松桂长。
遗老家家怀故情,相邀鸡黍话平生。
尊前不问宦游好,只说山中农事早。
数亩何须负郭田,郡中太守正求贤。
知音不肯入城市,日逐渔樵向山水。
江南故人那可逢,有书应寄南飞鸿。

偈颂二十一首

释坚璧释坚璧 〔宋代〕

木人夜半穿靴,难寻踪迹。
石女天明不露,谁辨亲疎。
枯木上一点春回,古渡头千寻寒雪。
同门出入不来还忆渠,同气相求回来劫无说。

感庭秋·志通天地媾精神

王吉昌王吉昌 〔元代〕

志通天地媾精神。消息葆全真。造化玄黄极妙,炼九阳、魂变逡巡。西来祖意坦然伸。无碍法门亲。应化河沙周普,露妙圆、糟粕清醇。

游清凉寺逢说命者傅会云帅垣星照西方

袁说友袁说友 〔宋代〕

奔走才千里,辛勤说五行。
星躔初下照,君命趣东征。
万壑乾坤注,千艘日夜横。
江山看不暇,此役快平生。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