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绕佛阁·暗尘四敛

周邦彦 周邦彦〔宋代〕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面的车尘都已平息下来。远处耸立的楼台灯火,映照着这间孤寂的旅舍。夜渐深,我翻书消闷,漏箭的响声传入书帷,我都听厌了。又到了十五月圆时候,我走出室外,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漫步,只挑偏僻幽静的方向行去。清婉的花香在我周围浮荡。抬头望去,城墙投下的阴影延伸着,一直抵达河岸上。
我这个疲倦的旅人是多么冷清孤独!带着几分酒意,倚靠着斜跨于柳丝之间的桥栏。这多像在汴京隋堤送别友人时,站在横跨水面的虹桥上,目送着灯火在波浪里颠簸,船儿箭一般地向下游驶去我这次回去,又将重见汴京的景物,可叹老朋友却难以相逢了。我徒然觉得此际的心情乱纷纷的。啊,这堆积在两眉间的愁闷,叫我到哪儿去消解呢。

注释
绕佛阁:词牌名。《清真集》入“大石调”,《梦窗词集》入“夹钟商”。一百字,前片八仄韵,后片六仄韵。
暗尘:夜尘。
敛:收起。
楼观:高大的建筑物。
迥出:高远突出。
高映孤馆:指楼上灯火映照馆舍。
清漏:清晰的更漏声。
短:微弱。古代以铜壶滴漏报时,更漏声微弱,表明水位下降,时已夜深。
签:书签。
书幔:书页。
桂华: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
清婉:清幽柔各。
迤逦:曲折连绵。
城阴:月下城墙的阻影。
度:延伸。
倦客:厌倦客居的旅人,作者自指。
萧索:寂寞,抑郁。
穿:穿行。
柳线:初春细嫩的柳条。
汴堤:汴河隋堤,隋炀帝所建。
虹梁:拱形桥。
浪飐:波浪摇晃。飐,风吹物动貌。
春灯:春夜舟中灯火。
羁思:客居异地的愁思。
空乱:头绪繁多,无法收拾。▲

创作背景

  政和五年(1115年),词人被任命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这首词可能是从明州任上赴京途中所作。

赏析

  该词上片分三个画面。“暗尘四敛”三句写窗外夜色。“暗”字点出天已晚,四面八方的车尘都平息下来。楼观本来是客观存在,并非片刻间出现,原来这是清真贯用的以动态写静物的手法,显得生动;另一方面,这样描写也更符合客观实际,因为楼台中灯火明亮,显出轮廓,好似远处耸立而起;它高高地映照着自已孤寂的旅舍。以上是诗人窗内所见。楼观与孤馆相对照,一种孤独之感渐渐在诗人心灵中萌发。“清漏将短”三句写室内情景。夜渐渐深了,漏箭的滴水声传入书帷,诗人看书的心情被它所干扰,感到十分厌烦。“签声动书幔”的“动”字,是一个炼字,既写出漏声传入书幔之动态,又蕴含涛人内心被漏声所扰动之意。开头三句景色,实是诗人被漏声所“动”而举目所见:孤独之感既然油然而生,再也无法继续看书了。于是便起身出外散心。“桂华又满”至上结,写诗人出外所见景色。又是满月时候了,诗人漫步于沾满露珠的草地上,偏爱朝清幽静远之处走。夜空中飘浮着清婉的花香,放眼望去,月光将曲折连绵的城墙阴影,投掷在河岸上。

  换头揭示主题: “倦客最萧索”,起承上启下作用。下片分两个画面:一是醉倚斜桥的远景。这里的“醉”字值得推敲。按上文,诗人从书斋中外出,踏着月色走向幽静之处,望着城阴度河岸,其时其地似乎并无饮酒迹象。只能解释为临行前曾借酒浇愁,而在上片省略了:此刻他带着几分醉意,倚在掩映于丝丝弄碧的柳条的斜桥上。“醉倚斜桥穿柳线”是词的语言,主语省略。“醉倚斜桥”是动宾结构,“醉”是状语。“穿柳线”可看作是定语后置的补充成分。其补充修饰的是宾语“斜桥”,这种语法结构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诗人触景生情,感到这斜桥仿佛是汴京隋堤上横跨于水面上的虹桥,在那里曾留下与友人们多少惜别的足迹。接着是一个特写的近景画面:桥下舟行如箭,船上的灯影闪烁于波浪中,浮光耀金,诗人不禁思绪万千。舟行虽多,可其中都没有他的朋友,这次重返汴都,可叹旧友是难以重逢了。他徒然觉得此际的思绪乱纷纷的,那凝聚于两眉间的千愁万恨,无法向人舒展。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宦途失意、流落他乡所引起的倦客之悲和对故友的怀念。就四声、韵脚与句式长短来看,下片变化很大,五、七、九字的句式,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在后面穿插使用三个四字句。感情比上片有明显变化,节奏也变得急骤而有较大的起伏。领字,如“厌闻”“望中”“还似”“看”“叹”等,在词中起着穿针引线、转换语气的作用,更增添了音节的激越。这样的节奏和句法都是随着声情变化而来的。而且与词的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非洞晓音律的音乐家,是不能做到这一步的。▲

简析

  该词上片实写孤馆独宿的凄凉,从而引起下片对十年前京华初旅生活的回忆,其为虚写,词人由眼前的河水想起京城外的虹桥,继而联想起京城的故友恐已不易重逢,不觉悲从中来,心更纷乱如麻。全词在对景物的如画再现中,逐渐表现词人内心情感的发生、发展与凝思过程,将写景与抒情交织,颇具艺术感染力。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您喜欢

颂古三十三首 其二

释师观释师观 〔宋代〕

以手策起眉毛,千圣从来不识。一会灵山俨然,说甚今朝昨日。

天童觉和尚赞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烹佛烹祖大炉韝,煅凡煅圣恶钳鎚。
起曹洞於已坠之际,针膏肓於必死之时。
善说法要,冈涉离微。
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
神澄定灵,雪顶庞眉。
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
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
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七

唐顺之唐顺之 〔明代〕

锦纨爱子亦从军,长鬣苍头总策勋。谁夺强王万金首,帐前齐说小郎君。

同襄阳守张士弘过习家池六首 其三

孙承恩孙承恩 〔明代〕

习家池馆汉江滨,长岁清泉蘸碧云。时移事往人何在,今日风流属使君。

蒋迈说易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
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
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
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南山龙门

刘黻刘黻 〔宋代〕

山椒谁立石,人说有龙居。
此地终招隐,何年定结庐。
云封秋嶂老,瀑倒夕林虚。
不似膺门峻,为谋恐未疏。

久不领衡州舅氏书以长句问动静

赵蕃赵蕃 〔宋代〕

寥阔书题久不闻,可怜鱼雁动成群。
未传春兴衡阳纸,长忆江东日暮云。
见说风帆京口泊,又云山色敬亭分。
莫言翰墨绕游戏,看取毛锥解致君。

东林寺上方塔

董嗣杲董嗣杲 〔宋代〕

尘外乾坤岂易窥,上方寻胜短筇随。
病僧借榻山衣破,卧佛当门石塔危。
乱竹迸阶交密树,荒苔沿壁缠疏枝。
幅巾居士修行久,爱说浮光死战时。

庚申元日口号六首 其六

陆游陆游 〔宋代〕

仁和馆外列鹓行,忆送龙舟幸建康。舍北老人同甲子,相逢挥泪说高皇。

饮酒拜浪婆

林希逸林希逸 〔宋代〕

对饮敲铜斗,声声应浩歌。频斟江上酒,亟拜浪中婆。

深浅倾浮蚁,低回舞短蓑。白头高似屋,素袜想凌波。

江远如神在,杯长奈我何。却怜独醒客,憔悴赋湘娥。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