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作品

  张可久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灵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

  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版本传世。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 ▲

生平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成就

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
  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曲,元世已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三种行于世(见曹本《录鬼簿》),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编有《小山乐府》(同上)。今存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其数量为元人之冠。小山亦能诗,见于《元诗选》癸集,然以散曲盛称于世。元·高栻《双调·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称其“才华压尽香奁句,字字清殊”,“价等连城玉,名重《长门赋》”;大食惟寅《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称其“声传南国,名播中州”。明·贾仲明补《录鬼簿》挽词,称“照耀乾坤《今乐府》,《苏堤渔唱》文相助,又《吴盐》余意续”,“荆山玉,合浦珠,压倒群儒”(天一阁本《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瑶天笙鹤”,又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才;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明·李开先序乔吉、张可久二家小令,谓“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王骥德《曲律》则辩云:“李则(王)实甫,杜则(马)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清·刘熙载《艺概》称乔、张“两家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惟张尤翛然独远耳”。今人或有以为小山曲风雅丽,其曲作有“不脱词境”、“词曲间几乎一致”者,但亦肯定“小山一人造境,亦散曲中清华一派之所由立也”(任讷《曲谐》)。
  部分作品如〔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等抒发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卖花声〕《怀古》等曲写百姓的痛苦和世道的险恶。这类作品充满愤世嫉俗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他的小山散曲的又一内容是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中的情景。“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不少唱和之作,显得平庸。虽有愤懑和不满,但仍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散曲前期创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的创作实践在曲风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范。

地位
  张可久早年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有交往,曾互相作曲唱和。而他的散曲里涉及的是隐居和游荡的江湖生活,正如他自己所形象概括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使他抑郁悲伤,向往归隐。因此,描写归隐生活的景和情在作品中就显得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到70岁尚任小吏“昆山县幕僚”;80岁还任“监税松源”,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平,都表现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在散曲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元代前期,散曲家时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力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以丰富多彩而又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鲜花中的奇葩。《录鬼簿》把张可久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专攻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能得乐府遗妙。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当时即已集成。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占元散曲的五分之一。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又有天一阁本《小山乐府》共六卷。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被誉为“词林之宗匠”。清代诗论家刘熙载推崇他为“曲家翘楚”。他的散曲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锻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诗词作法,籍以入于典雅。许光治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唐宋之秀”(《江山风月情·自序》)。李开仙《小山小令序》评小山乐府,谓如瑶天笙鹤,有不食烟火气,可称之为“曲仙”。 ▲

作者《张可久》的诗文

【双调】沉醉东风_琼花蝶粉霜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琼花

蝶粉霜匀玉蕊,鹅黄雪点冰肌。衣冠后土祠,璎珞神仙珮,倚阑人且赏芳菲,炀帝骄奢自丧了国,休对我花前叹息。

春晚酬史楚甫

锦被堆春宽梦窄,画楼空燕去愁来。芳草边,夕阳外。怕清明几度伤怀,关节得荼老且慢开,春已听榆钱断买。

胡容斋使君寿

仙客舞玄裳缟衣,小蛮歌翠袖峨眉。戏彩堂,蟠桃会。锦云深月明风细,桂子香中品玉笛,人醉倚蓬瀛画里。

眉寿楼春夜

狂客簪花起舞,佳人秉烛摴蒱。小树风,香阶露。

醉乡中不知春去,更尽荼蘼

酒一壶,强似听西园夜雨。

夜宴即事

花影蝉蛾翠鬟,柳荫骢马金鞍。酒未阑,人争看。玉纤寒试调筝雁,眼约心期不暂闲,半醉也灯前换盏。

九月十日见桃花

前度刘郎老矣,去年崔护来迟。红雨飞,西风起。望白衣可怜憔悴,节去蜂愁蝶未知,冷落似天台洞里。

静香堂看雨

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鲈。倒翠壶,歌金缕。静香来隔水芙蕖,绿柳红桥入画图,人正在溪亭看雨。

客维扬

第一泉边试茶,无双亭上看花。凤锦笺,鲛绡帕。金盘露玉手琵琶,雪满长街未到家,翠儿唱宜歌且把。

夜景

云母屏花前月明,雪儿歌席上风生。象板敲,螺鬟整。殢人娇体态娉婷,万卷堂深一盏灯,看不上梅窗瘦影。

【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山中杂兴二首

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

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粉印娇痕。数归期屈得春纤困,两地销魂。楼外青山隐隐,花前红雨纷纷。天涯近,回头楚云,新月破黄昏。

野梅

风姿澹然,琼酥点点,翠羽翩翩。罗浮旧日春风面,邂逅神仙。花自老青山路边,梦不到白玉堂前。空嗟羡,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

望仙子诗卷

沧浪小龙,翩翩桂旗,隐隐莲峰。歌尘隔断蓬莱洞,此夜相逢。羽衣曲蟾华月宫,紫箫声鹤背天风。游仙梦,青山万重,云冷玉芙蓉。

湖上酸斋索赋

寻春底忙,金鞭弄影,翠袖藏香。彩笺诗满西湖上,误入平康。到处莺花醉乡,当家风月排场。贪游荡,马嘶绿杨,占断紫云娘。

送别二首

分飞断肠,花笺写恨,粉腕留香。临行体倚危楼望,总是凄凉。人去去寒烟树苍,马箫箫落日沙黄。牙床上,相思夜长,翠被梦鸳鸯。

愁春未醒,芳心可可,旧友卿卿。乍分飞早是相思病,几度伤情。思往事银瓶坠井,赋离怀象管呵冰。人孤另,梅花月明,熬尽短学灯。

湖上

通仙旧冢,西施淡妆,坡老衰翁。香云一枕繁华梦,流水光中。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桃源洞,花开乱红,无树著春风。

过钓台

穷通异乡,故人别后,短棹沧浪。相寻下榻云霄上,旧日疏狂。魂梦远不知汉光,脚头睡只记刘郎。山无恙,归耕富阳,千古占桐江。

金华道中二首

西风瘦马,遥天去鸿,落日昏鸦。数前程掐得个归藏卦,梦到山家。柳下纶竿钓槎,水边篱落梅花。渔樵话,从头儿听他,白发耐乌纱。

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厌红尘拂断归山袖,明月扁舟。留几册梅诗占手,盖三间茅屋遮头。还能够,牧羊儿肯留,相伴赤松游。

题位

朱门半掩,花笺自检,绣线慵拈。相思有债前生欠,今日新添。弹旧曲徒劳玉纤,遣春愁不离眉尖。黄昏渐,青山一点,新月挂冰蟾。

客中九日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中吕】喜春来_鉴湖春日雁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鉴湖春日

雁啼秋水移冰柱,蚁泛春波倒玉壶,绿杨花谢燕将雏。人笑语,游遍贺家湖。

金华客舍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永康驿中

荷盘敲丽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半篇诗景费吟哦。芳草坡,松外采茶歌。

春夜

收云敛雨销金帐,望月瞻星傅粉郎,欢天喜地小红娘。来要赏,花影过东墙。

【南吕】四块玉_秋望和胡致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秋望和胡致居

菊又开,人何往?夜静孤眠北窗凉,月明闭上南楼望。天一方,雁几双,书半行。

客席胡使君席上

舞态轻,歌喉稳,十里香尘柳边春,一声《金缕》樽前韵。敛绣巾,整翠云,点绛唇。

春愁

晓梦云,残妆粉,一点芳心怨王孙,十年不寄平安信。绿水滨,碧草春,红杏村。

伤春

杨柳阴,秋千影;恨煞啼鹃断肠声,越添怨女伤春病。倚绣屏,搊锦筝,调玉笙。

宫中秋日

环珮轻,蓬莱浅,桂子香清小壶天,芙蓉露冷技香殿。花可怜,月又圆,人未眠。

梅友席上

已乐闲,从吾懒,虎帐风悲紫荆关,马蹄霜冻白云栈。冷眼看,倦鸟还,行路难。

史氏池亭

宿酒醒,良宵永,风细荷香梦魂清,月明梧叶阑干静。玉管笙,粉面筝,金字经。

东浙旧游

镜水边,巾山顶,两袖松风羽衣轻,一奁梅月冰壶净。鹊尾炉,凤嘴瓶,雁足灯。

怀古流翁索题

舞袖云,妆台粉,翠被浓香一时思。黄沙妖血千年恨。虞美人,孔贵嫔,杨太真。

【商调】梧叶儿_春日感怀闲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日感怀

闲罗扇,坠锦囊,尘满碧纱窗。燕语鸟衣巷,花开白玉堂,人上紫云娘,月冷妆楼夜香。

早行

鸡声罢,角韵残,落月五更寒。紫塞呼白雁,黄河绕黑山,翠袖上雕鞍,行路比别离更难。

旅思

题新句,感旧游,坐满鸘鸘裘。镜里休文瘦,花边湘水秋,楼上仲宣愁。谁伴我新丰殢酒。

垂虹亭上

三高地,万古愁,行客记曾游。绿树当朱户,青山朝画楼,红袖倚兰舟,借问谁家卖酒?

春日简鉴湖诸友

簪花帽,载酒船,急管间繁弦。席上题罗扇,云间寄锦笺。水畔坠金鞭,不减长安少年。

雪中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风味属谁家?瓦甃悬冰筋,天风起玉沙,海树放银花,愁压拥蓝关去马。

别怀

枕上圆孤梦,灯前赋小诗,泪脸界胭脂。脆管催银字,垂杨绾翠丝,别酒尽金卮,相思病明年那时。

春日书所见

蔷薇径,芍药阑,莺燕语间关。小雨红芳绽,新睛紫陌乾,长日绣窗闲,人立秋千画板。

寿席

晴山翠,明月圆,鹤舞影蹁跹。酒进长生药,花开小洞天,人乐太平杯,八千岁蓬莱地仙。

长沙道中

扁舟兴,淡月痕,薄暮小江村。人入潇湘画,酒倾桑落樽,诗吊汨罗魂,醉卧梅花树根。

山阴道上

云门路,天柱峰,花暗月朦胧。雪冷谁家店?山深何处钟?棹孤篷,兴不尽吟诗信翁。

有所思

人何处?草自春,弦索已生尘。柳线萦离思,荷衣拭泪痕,梅屋锁吟魂,目断吴山暮云。

【中吕】朱履曲_归兴堂上先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归兴

堂上先生解印,松边雅子迎门,归来不管晋无人。蓉花新伴等,鹅鸭旧比邻,怕称呼陶令尹。

山中书事

一梦黄梁高枕,千年《白雪》遗音,野猿嗔客访云林、瓦沟弹桂子,石磴拂松阴,仙翁留共饮。

秋江晚兴

雨骤风狂已过,酒朋诗伴无多,一舸飘然占烟波。新炊菰米饭,道和竹枝歌,芦花深处躲。

湖上有感

玉雪亭前老树,翠烟桥外平芜,物是人非谩嗟吁。海榴曾结子,江燕几将雏,名园三换主。

山中晚秋

云顶陈抟高枕,山头杜甫长吟,秋客无风到西林。泉鸣溪漱玉,菊老地铺金,叶红山衣锦。

烂柯洞

永日长闲福地,清风自掩岩扉,樵翁随得道童归。苍松林下月,白石洞中棋,碧云潭上水。

春晚

朝雨过红销锦障,晚风狂香散珠囊,杜鹃声里又斜阳。三月当三十日,一醉抵一千场,绿阴浓芳草长。

仙游二首

题姓字《列仙后传》,寄情怀《秋水》全篇,玲珑花月小壶天。煮黄金还酒债,种白天结仙缘,袖青蛇口阆苑。

伙火山中丹灶,顺流溪上诗飘,鹤声吹过紫云桥。苔封山径冷,松倚石床高,花藏仙洞小。

【南吕】金字经_增叶云中山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增叶云中山行

万里封侯贵,一场春梦中,破帽青鞋策短筇。逢,南山采药翁。桃花洞,白云千万重。

访吾丘道士

细草眠白兔,小花啼翠禽,且听松风尘绿阴。寻,洞天深又深。游仙枕,顿消名利心。

青霞赵肃斋索赋

酒后诗情放,水边归路差,何处青霞仙子家?沙,翠苔横古槎。竹阴下,小鱼争柳花。

寿彦远卢使君

胜境藏仙洞,浩歌来醉乡,菡萏开十里塘。香,卢家白玉堂。仙人仗,凤头萱草黄。

湖上寒食

火冷尝仙饭,酒香撒鬼钱,细雨家家杨柳烟。园,断桥西堍边。秋千倦,玉人争画船。

环绿在上

水冷溪鱼贵,酒香霜蟹肥,环绿亭深掩翠微。梅,落花浮王杯。山翁醉,笑随明月归。

开玄道院

翠崦仙云暗,素琴冰涧长,画永人闲白玉堂。尝,煮茶春水香。玄泉上,鹤飞松露凉。

佛会

万寿月面佛,十方云会僧。宝殿香风秋树鸣。青,莲花地上生。灵上顶,半空玉磐声。

王国用胡琴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缕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题扇

玉手银筝柱,翠涛金屈卮,正是鱼肥蟹健时。诗,醉题秋扇儿。黄华字,乱风摇柳丝。

次韵

出岫白云笑,入山明月愁,两字功名四十秋。羞,死封不义侯。村学究,且读书青海头。



云雨山头暗,女牛大上期,宝鼎香寒玉漏迟。推,角门花影移。鸳鸯会,莫教明月知。

凤栖梧 惠山寺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寺下苍山蹲玉几。两两髯龙,涧底*云起。矮屋低垣祠短李。旧题名胜今余几。驳石阑干曾遍倚。出没烟芜,见客青鼋喜。隐隐蕉花修竹里。
注释 译文

红绣鞋·春日湖上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绿树当门酒肆,红妆映水鬟儿,眼底殷勤座间诗。尘埃三五字,杨柳万千丝,记年时曾到此。

少年游 别情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帕罗残粉*啼痕。远岫湿寒云。枫叶寒江,芦花夜雪,孤雁怕离群。归来独对银*坐,锦被待谁温。歌谱羞拈,舞衣闲挂,何处不思君。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