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皎然〔唐代〕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归时 一作:归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然地方。
篱笆边然菊花应该是近期才种上然,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
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下昏时分了。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赏析

  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是说陆羽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的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格。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自然平淡。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刚刚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两句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说诗人又去敲陆羽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一般说来,写到“扣门无犬吠”,“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前人每谓末二句“着相”,情思刻露,如苏轼、严羽、胡应麟、王士祯、沈德潜等都持是说。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同时对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即陆羽,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也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是邻人的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两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语言清空如话,不加雕饰,吐属自然,流畅潇洒,别有隽味。▲

创作背景

  陆鸿渐就是陆羽,是皎然的好友,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简析

  《寻陆鸿渐不遇》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前半部分通过对陆羽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后半部分通过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羽的潇洒疏放。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亦赞美了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之襟怀气度。全诗语言朴实,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猜您喜欢

凤凰台晚眺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经月疏行台上路,秣陵城郭忽秋风。
马嘶卫霍空营里,萤起齐梁废苑中。
野寺旧曾开玉帐,翠华久不幸离宫。
小儒记得隆兴事,闲对山僧说魏公。
注释 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魏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紫陌行

韩上桂韩上桂 〔明代〕

圣朝明日丽中天,汉代祥云接御烟。
百二关河开锦绣,三千龙虎护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娈,洛渭风尘同眷恋。
但学吹箫驾碧空,岂惜鸣銮买歌扇。
晓漏铜龙报早春,青阳景物动芳辰。
太史书云呈玉叶,将军履剑动勾陈。
岭外调风应,衡端淑气臻。
文从星汉转,治逐斗杓新。
斗杓星汉浮兰汜,象管鸾笙催帝里。
罗浮山上月衔梅,上苑林中云缀李。
共道朝来斗彩春,谁知腊里偷寒芷。
春气竞萌芽,春光照碧沙。
枯崖藏翠草,古木发琼葩。
渭水桥边千万户,武陵源上两三家。
流风一溯龙城遍,往日关河如自变。
水濯黄金条,庭抽青玉线。
江云黯黯度游龙,江雪融融湿飞燕。
飞燕翩翻上画梁,游丝杂沓卷垂杨。
朱门锁后谁冲钥,衡宇开斜亦任香。
沉吟报道春将度,侠客妖容满前路。
紫带珠缨络玉骝,银丝铁网妆瑶辂。
照人宝剑递成行,映日金环移远步。
金环宝剑逼泠泠,牵车策马未曾停。
何处依微开古刹,何处阴深度帝京。
龙鞭轻指点,宝勒近丁宁。
相看一水隔,并笑百花明。
仙郎此去同谁伴,浮英落缕争相半。
丹瞿九道接重楼,紫陌千条横广汉。
磴路复崖雪未稀,铜沟别墅冰将泮。
为寻春色倚嵯峨,谁料春心系茑萝。
驱驰岂惮金川水,窈窕还临宝镜波。
北渚夜来少,南山朝更多。
同为斗草戏,齐作采兰歌。
相顾红颜私懊恼,人生安得长美好。
去年花比今年饶,今年春比去年早。
闻道宫城辇道东,照人丹杏挹春风。
江心小李不同白,洞口纤桃一样红。
荼迍架上栖双鸟,杨柳溪头落并鸿。
荷衣新试浅,柏盖旧成丛。
漱水珠花射,敲冰爽气冲。
行行更向曲江浒,两岸落花急带雨。
青萍碎出日还浮,弱荇微牵风更舞。
锦瑟佳人娇上春,吹笙王子结成邻。
有情飞鸟能相伴,无意游蜂只自嗔。
双双蛱蝶衔须并,匝匝鸳鸯比翼频。
抽手为郎折江芷,更上一枝春更美。
丛棘牵裳步却难,凌波度袜泥防滓。
但取嫣妍效妾欢,何辞婉转为君死。
箫鼓中流发浩音,桂棹轻移傍绿阴。
云鬟斗出千峰玉,宝靥斜开万树金。
万树霏微但一色,水底龙文涵湜湜。
葡萄樽下几倾红,竹叶杯中频送碧。
锦带同心结,香袿连理织。
眼前一片欢,别后庸相识。
迟迟落日挂春晖,只可贪花满袖归。
芳潭紫萼携来重,碧沼朱英恨不违。
归鞍竞隘关前毂,冉冉红尘散金谷。
翡翠支持草际深,珊瑚错落花中蹴。
止水犹含旖旎香,竹梢尚系轻盈縠。
寂寞空林野鸟啼,凄凉暮雨玄猿哭。
目极萧然怅远游,早春何地不消愁。
亦有花间题纨扇,亦有袖里觅银钩。
从前已对蟾蜍月,别后新添嵒鹊楼。
始信太平多景象,蕙叶兰文波泱漾。
盛年春色住盘龙,满目风光留户网。
独有经行客子悲,貂裘已破黄金资。
风流不减张京兆,磊落谁嗟向子期。
琴心懒奏凤皇曲,彩笔羞裁芍药诗。
茫茫天地一何大,石涧飞虫递鸣籁。
轻风不散故乡愁,细草长萦行野慨。
只有南枝号合欢,谩说忘忧树北背。
尘生莱甑几怜人,病处牛衣徒自悔。
振翮何时入御堤,上林还借一枝栖。
手调商鼎盐梅和,曲应虞弦舞袖低。
涸鲋亦思回润辙,枯杨犹自发荣稊。
春风一夕能相识,鹰作鸠声亦解啼。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宋高宗宋高宗 〔宋代〕

仕进之道,要在究习。
具臣而居,咎欲谁执。
斯未能信,谦以有立。
阙里说之,多士莫及。

因道友说陈抟打睡警之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日当午,有巴鼻,莫似这汉打瞌睡。精魄沉滞识神牵,堕入三途难出离。

我这里,不如是,眼若不睡诸梦除。端然静坐没牵缠,纵横自在无萦系。

学道人,生惭愧,普庵万劫眼不闭。鼻孔连天叫大哥,海纳细流通大意。

劝君修,休退志,坐断乾坤无别义。一条脊骨鍊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

这光明,全体是,充满山河崇富贵。明月堂堂皎碧天,绝待灵明撒手去。

一事无心了便休,祖门一句普天取。离相非空无别是,无声之乐响啾啾。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文徵明文徵明 〔明代〕

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
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穷真妙理访仙乡,云水青山地久长。
闻说洞中诸境异,谁知鼎内有非常。
遭逢只是因缘感,费力无成枉用忙。
瑞气青天含象彩,十洲档坐论阴阳。

摘红英•客中闻卖花声

彭孙遹彭孙遹 〔清代〕

东风景。吹芳信。卖花声隔墙头粉。耽人恨。教人困。

赊得春光,为谁簪鬓。

青儿嫩。红儿褪。梦回蝴蝶难重认。情儿闷。心儿忖。

别来几日,玫瑰开尽。

题壁

释道济释道济 〔宋代〕

你家酱一缸,内有毒蛇藏。
若无老僧说,人口俱被伤。

粉蝶儿

长筌子长筌子 〔金朝〕

欲说天机,奈尘寰、世人不信。只因他夙缘无分。恋浮华,贪火院,气神亏损。

贩尸骸,迷了本来心印。悟后回头,乐清闲、莫劳方寸。

好参求妙灵玄牝,炼纯阳,惊宇宙,一声雷震。恁时节,向蓬莱会中相等。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